close

─美麗的熱帶魚游泳也要在乎方向嗎? 或者,你要挑釁地說,
  這是一個無謂的問題,因為熱帶魚只為自己而活?

─美國是強國,強國的意思就是我們可以對政治、經濟、國際情勢一概不知道,
  反正承受得起,天塌下來有人撐著。我覺得美國青年的悲哀就是這個,
  我們對世界完全淡漠,只關心自己的小圈。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
  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
  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終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有人選擇跟著腐敗的權力走,還振振有詞說,進入體制,站到高處,
  可以影響當權者,造福社會。可是還沒造福社會,各人已經先享盡了權力的好處。

─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淺酌低唱兩岸風光,
  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
  換句話說,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

─不要無條件地相信理想主義者,除非他們已經過了權力的測試。
  一個有了權力而不腐化的理想主義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不曾經過權力測試而自我信心滿滿、道德姿態高昂的理想主義者,
  都是不可靠的。從毛澤東到眼前台灣政壇上的得意混混,太多了。

─很多人的正義感、同情心、改革熱情或革命衝動往往來自一種浪漫情懷,
  但是浪漫情懷從來就不是冷酷現實的對手。

─廠商這麼多年來「濫造」了那麼多的廉價歌手,粗製了那麼大量俗爛的音樂,
  賺飽了錢,現在總算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聽音樂的人已經發現:俗爛的音樂從網路下載就好,聽完就丟;
  只有真正好的藝術家、真正好的音樂碟片,才值得你掏錢去買。

─金塊和泥沙總是混在一起的。流行文化經過時間的篩子,泥沙被淘汰,
  金塊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經典或古典。

─是不是所有畢業的人都會感到一種慢溫溫的留戀和不捨?

─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
  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
  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
  搬家具時碰破了一個牆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

─晨昏相處、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們,從此各奔四方,
  歲月的塵沙,滾滾撲面,再重逢時,也已不再是原來的少年了。

─在台灣,每八個初生的嬰兒裡就有一個是外籍媽媽生的,
  但是很多台灣人並不尊重這些外籍媽媽的文化和語言。
  在許多人心目中,這些都是次等的文化和語言,以強勢文化的姿態
  要求這些外籍媽媽們「融入」台灣,變成台灣人。

─愈來愈多的人,可能只有文化和語言,沒有國家;
  很可能他所持護照的國家,不是他心靈所屬的家園,
  而他所願效忠的國家,卻拒絕給他國籍;或者,愈來愈多的人,
  根本就沒有了所謂「效忠」的概念。

─「香格里拉」變成跨國連鎖飯店的名字,是標準的文化「產業化」的過程。
  晶瑩剔透的高山湖泊、純樸可愛的藏族民風、靜謐深遠的心靈世界,
  都變成具體的可以賣的貨品了。

─我曾經看過信徒祈禱、香火鼎盛的寺廟被柵欄圍住,收門票。
  也看過宮殿和王府被關起來,收了門票才打開;
  也看過古老的村子被圈起來── 連頭裡頭的人,收門票。

─香港學生可能可以用文法正確的英語句型跟你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什麼東西,
  但是,你要他講清楚昨天在酒吧裡聽來的一個好玩的笑話,他就完了,他不會。

─人與人之間,可以有語言但沒有交流。

─人們永遠在趕間。如果他們在餐廳、咖啡館或者酒吧裡會面,
  也不過是為了在行事曆上面打個勾,表示事情做完了。
  這個約會還在進行,心裡已經在盤算下一個約會的地點和交通路線。

─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

─ 一大堆人根本不在乎他們生活在什麼制度下(只要有錢就行)。
   大學生對政治──眾人之事──毫無關切。
   大學只管知識的灌輸但是不管人格的培養和思想的建立。

─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 還是說,你已經定型,
  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得不能動彈?

─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
  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
  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的自由意志選擇了抽菸,然後又缺乏意志力去戒掉它。

─政府應不應該有這樣的權力去規範公共空間的使用?
  政府有沒有權力這樣高姿態地去「指導」人民的生活方式?
  在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裡,不吸菸的「大多數」有沒有權利
  這樣去壓制生活習慣不同的「少數」?
  嚼檳榔的人,政府是否也該管呢? 以此類推,不刷牙的人,
  用了馬桶不沖水的人,在公共場所放屁的人......是不是政府都要管呢?

─如果媒體不維持一種高度的批判精神,一個社會是可以集體變「笨」的。
  很多香港人很辛苦地在爭取普選,可是媒體還是把最大的力氣跟錢花在影星八卦上。

─老人,上樓上到一半,忘了自己是要上還是要下。
  老人,不說話時,嘴巴也可能會發出像咖啡機煮滾噴氣的聲音。
  老人,不吃東西時,嘴巴也不由自主地蠕動,做吸食狀。
  老人,不傷心時也流眼淚,可能眼屎多於眼淚。
  老人,永遠餓了吃不下,累了睡不著,坐下去站不起來,站起來忘了去哪兒,
  記得的都已不存在,存在的都已不記得。
  老人,全身都疼痛,還好皺紋是不痛的,否則......。

─你給我足夠的自由,但是,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

─在德國學校哩,你只要滿十四歲了,老師便要用「您」來稱呼學生。
  但是中國人看的不是年齡而是輩分,不管你幾歲,只要你站在你媽或爸身邊,
  你就是小孩,你就沒有身分,沒有聲音,不是他講話的對象,
  所以他才會眼睛盯著你的媽或爸發問,由「大人」來為你代言。

─那時我們正值生命的巔峰,我們是成人,我們對世界有一些了解,
  同時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我們想闖,甚至想飛,更想試試自己的斤兩,
  世界在邀請我們,我們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有幾個人這時願意把世界關在外面,降低了自己的高度,
  抱起膩在身邊不斷發出各種需求的幼兒,一整天只是不斷餵食,不斷清洗?
  但人生的弔詭就在這兒,當時急於想逃脫的,往往是現在追憶或追悔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be 的頭像
    aube

    Lueurs de l'Aurore

    au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